7月3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CATO)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在贵阳召开,中医院的徐震纲教授围绕「甲状腺癌CT诊断及颈淋巴结清扫」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主题发言。
甲状腺癌的CT诊断价值超声,尤其是高分辨率超声检查是各种甲状腺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但在特定的一些甲状腺癌病例中,CT检查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版ATA成人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版NCCN甲状腺癌诊断指南以及我国年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均提及了增强CT在甲状腺癌诊疗前评估中的作用。
在这其中,NCCN指南已将甲状腺CT列为常规诊查手段之一,并特别提到,如果存在颈部问题应进行甲状腺CT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但考虑到甲状腺CT对于后续I治疗的影响,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甲状腺癌的CT评估应遵循如下指证:
术前触诊或超声发现可疑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声斯、咳血、呼吸困难、吞咽不畅者
肿瘤累及的器官和程度(喉、气管、食管、血管、椎前组织)
颈部淋巴结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及与血管关系
特殊部位淋巴结转移者
肺转移者
关于甲状腺的CT诊断方式,徐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建议应选择上起颅底、下至膈肌水平的颈胸部CT(平扫+增强CT),层厚≤5mm,并取消胸部正侧位平片,因为现有的低剂量CT检查在显著减少辐射风险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更好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评估徐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当患者的颈胸部CT扫描中颈部淋巴结最大横径≥5mm并伴有如下特殊特征时应考虑发生了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不同程度强化;密度/信号不均匀;边缘强化、内部坏死;形态为圆形、椭圆形,长宽比接近于1;边缘规则或不规则;单发或多发。
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其独到的特点,包括:转移部位多见于颈静脉链周围、气管食管沟、纵膈;结节相对较小、边缘规则;密度有明显强化、囊变、囊壁结节、颗粒状钙化等改变,徐教授也在报告中结合一些临床案例进行了生动的阐释。此外,徐教授同时指出,诊断过程需特别注意CT图像中是否存在颈内静脉癌栓等征象。
关于颈部淋巴结的分区,目前临床主要以年美国头颈外科学会(AHNS)的推荐为依据,7个分区包括:Ⅰ颌下颏下、Ⅱ颈内静脉上组、Ⅲ颈内静脉中组、Ⅳ颈内静脉下组、Ⅴ颈后三角(枕)Ⅵ中央(围脏器)、Ⅶ上纵膈。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清扫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清扫术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发生演变。为提升诊疗水平,医院诊疗中,对于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名称、边界、方式,以及并发症处理等进行统一和规范极为重要。
首先,临床上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名称众多。徐教授就此简要阐述了其概念形成和历史演变,并建议以AHNS的命名推荐作以统一以便于交流——原发肿瘤手术+颈淋巴结清扫术(清扫分区+其他切除结构),例如「全甲状腺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Ⅱ-Ⅵ区+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切除)」。
其次,颈淋巴结清扫术涉及众多解剖结构,临床上需要针对不同的部位和结构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白颠疯能要孩子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yuanchen.com/xgzl/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