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发布时间:2021-12-12 11:56:26 

“A

UTUMN

标题上的这句话是生活家汪曾祺先生说的,我简直太同意了。

我这人挺矛盾的,而且自认为矛盾得刚刚好。

不是太喜欢做饭,但至少我不讨厌。

我不是美食家,做的菜没那么色香味俱全,但至少能吃。

汪曾祺还说过,做菜要有想象力。

汪先生爱琢磨,而我也喜欢瞎琢磨。

走过一段人生岁月,才发现我的美食偏好还停留在童年。

不记得是哪一年的哪一天,我在KFC里第一次吃到炸薯饼。

那种直抵心灵的触动,无法言说。

薯饼的味道,太像我妈三十年前给我做的洋芋馍馍了。

我妈是个讲究人,她做的菜在我心里,永远是好看又好吃的。

她用一个倒扣的竹篾筛子磨洋芋,

把洋芋磨成糊糊,滤去多余的水分,加入鲜嫩的春韭、花椒叶、食盐拌匀,

再打进去两个土鸡蛋,用铸铁锅煎熟。

那香味儿,一阵风吹来,香得我一个激灵。

趴在灶台边,煎熬地等待第一个煎熟的洋芋馍馍。

我妈会溺爱地把煎得两面金黄的洋芋馍馍递给我,

烫得我直吸气,咬一口,舌尖都烫麻了。

-No.-

01

我妈是不会用那种金属制的洋芋茬子的,总觉得那样磨出来的洋芋泥有一股生铁味儿。

现在细细回想起来,我的很多烹饪习惯,潜移默化地受了我妈的影响,

虽然我妈在世的时候,我压根儿没做过一顿饭。

青椒什么时候该切成丝儿,什么时候该掰成块儿;

萝卜什么时候要滚刀切,什么时候要切成片状;

青葱是切成段还是切成末,我妈心里有一本账。

我没有去刻意模仿我妈的那种执著和坚持,但我对很多食材的处理,是固执的,

是自以为是的,是死性不改的。

买毛豆,我一定会买带壳的回来自己剥,

剥毛豆的时候,可以打开一段音频,听几页书。

哪怕AI智能的朗读声生硬无比,我也觉得当时的情境,是一种享受。

还有,我一定不会直接拿菜刀切空心菜,

我会把空心菜一根一根掰成段,去掉老茎秆,每一段茎秆上一定连着一片叶子。

四季豆也是不能用刀切的,一刀切太死板,切口太过严整,也不易入味……

这些小毛病,这些年,我是改不掉的。

-No.-

02

七月实在太忙,我儿子基本靠外卖度日,我就格外愧疚。

最近在家办公,上午雷打不动的时间是读书、写作。

到十一点钟,会准时进厨房给我儿做饭。

前两天做了一道豆豉扣肉格外成功,这是我儿唯一热爱的一道湖北深山老林风的菜肴。

干豆豉是湖北房县老家的特产,它有个辣眼睛的名字:臭豆子。

这玩意儿是我在网上淘的,没找到房县的卖家,我买的这一包,是竹溪人做的。

我一直嫌这种干豆豉不够完美,我妈做的才最正宗。

很神奇的是,小时候我从来没注意过我妈是怎么处理这工序复杂的干货的,

但现在闭上眼睛,一道道工序就像长卷一样,在我脑海里徐徐展开。

拿自家种的干黄豆,炒熟,用石磨把熟黄豆磨成两半。

这活儿当年是我家的长工干的,他一边磨豆子,一边嚼黄豆吃,满屋都是豆香。

磨黄豆的目的是为了去掉黄豆皮,看看我妈做吃的是有多精细!

接下来,就要把熟黄豆瓣上甑子蒸软,然后装入木桶内发酵。

完了,忘了我妈此刻会加入什么东西,反正不是蒸酒的大曲,也不是魔法。

总之,发酵后的黄豆瓣有一股异香,天地良心,真的不臭。

拿铲子挑起来看,发酵好的黄豆瓣有些黏腻,会拉丝,类似后来我见到的日本纳豆。

把豆瓣儿倒进竹匾里,加入大量辣椒面、花椒粉、食盐、十三香啥的,拌匀。

最后一步,晾晒。将香气扑鼻的豆瓣儿晒干,就成了干豆豉,也就是我记忆中的臭豆子。

臭豆子耐存储,拿来炒肉,蒸扣肉吃,味道都让人迷醉。

这是我儿时的下饭神器。

我炖汤的手艺,也是从我妈那儿传承来的。

用了“传承”一词,着实有些做作。

炖猪蹄汤,我会先用喷火枪烧猪毛,这样可以去腥。

没有这一步,总有茹毛饮血之感,这又是我那要命的的固执己见在作祟。

炖汤时,我从不会用高压锅,我始终相信,美食是时间的艺术。

食物熟得太快,往往会缺失那种绵长的味道。

我做菜,也不用味精、鸡精、淀粉之类的调味料。

哪怕是爆炒牛肉,只要有酒就OK,酒能解千愁。

可以是好一点的黄酒,也可以来点儿白酒。酒能很完美地去腥,还能让肉质细嫩。

掐指一算,我也是个做了十几年饭的人了,

我是不大愿意和不会做饭的人交朋友的,

倒不是说交会做饭的朋友,蹭饭方便。

那些以一种带着些许优越感的口吻,说自己不会做饭或者说从来没做过几顿饭的人,我是不太愿意接近的。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汪先生那句话的影响,我总觉得这样的人,没有太多的生活智慧,至少是不那么热爱生活的。

当然,我这么想,也是我自己的一种隐秘的自大吧?

我的毛病多了去了,我做饭的时候,不喜欢别人对我指手画脚。

我享受那种气定神闲,游刃有余的感觉。

美食老饕陈晓卿说过,这世上最好吃的是人。

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那种“吃人”,而是和什么人吃,这个太重要了。

能吃到一起,比三观合、性格合甚至性事合更重要。

你想想啊,你爱吃香菜爱吃辣爱吃大蒜,坐在你对面的人全程捂着鼻子,一脸嫌弃,

你们受得了彼此吗?

找一个饭搭子,真的没那么容易。

让我沉迷期间的永远是家常菜,那种在家里做的有人情味儿的菜肴。

我小港的亲戚不算少,幸运的是我的亲戚们都烧得一手好菜。

去亲戚家吃饭,我永远会准时。

要命的是,他们做的都是我爱吃的菜,吃肉喝酒聊大天,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想起小时候,去亲戚、邻居家吃饭回来,我妈总会一脸严肃地对我搞一个调查问卷。

吃了什么饭菜,得仔细向我妈汇报。

她总是嘱咐我们姐弟几个,不能做油嘴狗,吃干抹净就走人。

别人如何款待我们,我妈定会加倍回馈。

那时候我很是厌烦我妈这一套,觉得她虚情假意,多此一举。

现在才深深明白,礼尚往来是一种美德,很庆幸我妈很好地给我上了这一课。

我想,我妈一定是不自私的,

我,也算是吧?

#一碗人间烟火#

往期文章

咳,想把大厨“娶”回家......

小时候在张家港农村长大的我,是这样学会游泳的……

凤凰镇的吴歌人家,来市区啦!

树上真的有个好地方

嗯,种了两颗牙

在夏天,跑两圈

这个,同样的,也会过去

西宁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yuanchen.com/xgzl/11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